“清华三农讲坛”第三十二讲简报
2020年8月18日上午10:00——11:30,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暨“清华三农讲坛”第三十二讲通过雨课堂直播开讲。本次讲坛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樊胜根主讲“新冠肺炎后全球食物系统的重新思考”。湟中一中250余人通过雨课堂直播参加了学习。
樊胜根从全球食物系统已受到威胁、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食物系统更加脆弱、流行病敲响了重新思考未来食物系统的警钟、未来的食物系统必须将韧性置于首要任务之一四个方面展开演讲。樊教授从全球食物系统面临诸多挑战讲起,从自然资源退化、冲突战乱、气候变化、饥饿和营养不良、不平等加剧、逆全球化等几个方面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全球食物系统已经受到的诸多威胁。分析了新冠肺炎将导致更多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从而使使全球食物系统更加脆弱,给粮食安全带来的新挑战。樊胜根教授在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食物系统的分析中,提出应重新思考未来食物系统,未来的食物系统必须将韧性置于首要之一,要提高小农的韧性,重设研发优先顺序,以提高稳定性实现多赢,建立并扩大社会保护,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在未来的食物系统中,做到高效高产、低碳营养、健康、韧性、可持续性、包容性。
在互动环节中,樊胜根教授就大家提出的中国食物系统最薄弱环节是什么?传统意义上,家庭农业经营是能够自给自足的,那么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在食物系统安全方面的差异,是不是城市社区受到影响更大?我国食物低碳消费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如何看待粮农三机构在本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今后国际组织应该朝着什么方向改革以提高应对能力?如何看待通过食物消费调整,促进肥胖、环境和营养三者协调发展?如何破解粮食种子安全?如何看待数字农业对确保粮食安全的作用,小农如何从数字农业获益?粮食生产固然重要,粮食流通也不容忽视,如何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损耗?生态农业对中国有什么积极意义?九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一个半小时的直播课中,一中教职工认真观看视频,及时上传学习视频截图。学无止境则用亦无止境,一中教师将在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